近日,江油出臺《關于加快農業產業發展推進“三村建設”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實施意見》,緊緊圍繞“六次產業”發展+產業扶貧攻堅+生態循環農業促進+品牌建設提升+農村“雙創”示范+文化傳承引領”6大行動板塊來謀篇布局,助推農業上檔升級,培育農業農村發展動能,實現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、農村增綠。
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主線
農業產業體系,突出一個“新”字”,綜合發展農產品加工、農產品直銷、健康養生等產業,打造集生產、加工、銷售、服務一體化的鏈條,提升農業產業的綜合價值;農業產品結構,突出一個“優”字,通過土地流轉、集中承包、托管經營等多種形式,推進優勢特色產業適度規模經營,集約發展。
農業生產方式,突出一個“綠”字,以“農村成景區、農業成景觀、農居成景點”的發展思路,加快提升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建設,推廣建設一批集生活、生產和生態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田園綜合體,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深度發展。
江油以500萬元的涉農專項脫貧資金為杠桿,推動“政府+企業+集體+貧困戶”、股份合作幫扶、合同訂單幫扶、土地托管幫扶、集體經濟幫扶等五大產業扶貧模式快速形成,中藥、高山蔬菜養殖等六大產業扶貧基地健康發展。力爭到2020年,江油農林牧漁增加值達48.78億元,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410元,建成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60個以上,建成文農林旅融合發展示范點10個以上。
質量興農綠色發展是核心
“這一輪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盡管改革要求很多,但最突出、最重要的是綠色安全和放心?!苯褪修r委負責人坦言。
江油一方面合理搭配種植、養殖、廢棄物資源化回收利用等產業,構建功能互補、高效生態的種養循環利用機制,形成產業相互融合、物質多級循環的農業產業結構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,另一方面圍繞“一控兩減三基本”目標任務,加快雙河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區等8個鄉鎮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試點的建設,到2020年,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,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10%。
同時,江油全面構建“工作體系健全、監管責任落實、條件保障到位、制度機制完善、監管措施有力”的監管模式,圍繞大康百合、中壩附子等特色產業,突出功能性農產品開發、現代生物和營養強化技術研究等,開發具有市場競爭力的“江油造”特色農產品。
支持返鄉創業蓬勃興起是重點
江油通過整合財政資金,落實財政扶持政策,發展農村普惠金融等,著力構建以銀通擔保公司等政府政策性擔保機構為龍頭,商業性擔保和民間相互擔保為兩翼的健全農業擔保體系,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。
此外,將依托新安農業公園、九嶺蔬菜產業園、大康百合園等現代農業園區,聚集創業要素,扶持建設10個專業優勢明顯、功能完善、具有一定示范帶動作用的市級農業創業孵化基地,采取資金支持和專家輔導配套到位,“點對點”培育一家、“點帶面”帶活一批的滾動孵化機制,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孵化基地試點工作。力爭到2020年,新培育農業開發企業50家、農民專合社200個、家庭農場200個、專業大戶800個;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200人以上。
建設美麗新村是落腳點
解決好了“物的新農村”,“人的新農村”也同步實施。江油堅持以人為本理念,在新農村建設中培育人、造就人、發展人,真正讓農民群眾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。
江油以創建“省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縣”為契機,加強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,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,推進文化公共服務標準化、均等化。抓好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,完善黨員教育、科學普及、體育健身等設施,推進“幸福美麗新村文化院壩”建設,夯實農村文化基礎;深化“單元化聯戶共建共享工程”,完善“1355”群眾工作模式,持續開展“五聯創建”活動,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;堅持從實際出發,宜建則建、宜改則改、宜保則保,開展村容村貌整治,全面治理農村面源污染,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態建設,創建“美麗鄉村”示范村莊。